English

为小戏叫好

见仁见智
2000-06-22 来源:光明日报  我有话说

文化部近日在京举办了全国部分省市农村题材小戏调演活动,首批由5个小戏组成的江苏省优秀地方小戏集锦《春到农家》在京演出时,令吃惯了文化大餐的城里观众如同品味别具魅力的风味小吃,倍感新鲜。而这些由业余人员创作演出的反映农村生活的小戏,更是受到当地农民的欢迎。

小戏一般长度在20分钟左右,它介于大戏和小品之间,可以讲述一个完整的故事,及时并生动地反映现实生活。短小精悍,曾是农村常见的表演形式,深受农民的欢迎。但近年来,小戏的创作不受重视,一些创作人员和剧团偏重于创作演出大戏,追求豪华的舞台表现,结果导致大戏布景过多、舞台要求过高而不便于下乡演出,因而戏剧演出离农民越来越远。

虽然近年来农村的娱乐形式趋向多样化,但还应该看到,在广大的农村,戏曲仍拥有大量观众。戏曲本源于民间,小戏的作者又多为熟悉农民生活的业余作者,他们的作品贴近生活,质朴清新,令观众感到很亲切。就江苏这5台小戏而言,它涵及江苏5个地方剧种,涉及到农村创办文明户、坚持在乡村教书育人、富裕不忘本、讽刺不正之风等多项内容,从不同的角度艺术地再现了改革开放后农村山变水变人也变的崭新气象,生活气息浓厚,引起人们的极大共鸣,其中淮剧《画像》已在农村演出300多场。及时快捷地反映现实生活,令观众在愉快的观赏中受到深刻的思想启迪,这是小戏独特的魅力和功能。

从形式上说,小戏舞台布景简单,可在任何场所演出,即使在最偏僻的乡下也能搭建自己的舞台,一些基层剧团可以此占领农村文化阵地。近年来,广大农民在物质生活富裕起来的同时,对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越来越高,但在很多地区,人们的文化生活极为贫乏,使得封建迷信又有所抬头,而专业剧团下乡演出毕竟有限,且多集中在节日,远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对广大农村而言,小戏无疑是文艺演出的轻骑兵,值得基层文艺工作者大力推广。

小戏的重新崛起,还鼓励剧作家走向民间,深入生活,创作出更多更好的作品。艺术源于生活,很多优秀的作品都出于业余作者之手,如舞蹈《担鲜藕》、小品《超生游击队》等。优秀的小戏不仅受农民欢迎,也颇受城市观众青睐。在戏剧不景气,尤其是缺乏好剧本的今天,剧作家们不妨走下去,创作一些为人们所喜闻乐见的小戏。在剧团经费紧张,无力投入大戏的情况下,投入小、成本低的小戏无疑是剧团尤其是一些基层剧团的最佳选择。我们期待有更多的小戏在民间开花结果。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